KA渠道直营理顺通路的灵丹妙药?

2011-06-04 18:20 来源:现代家电网 作者:王珏 赵志伟[ 收藏 ]

  按照市场营销学对营销渠道的一般定义:营销渠道是指  产品或服务从生产者流向消费者所经过的整个通道,该通道通常由制造商、批发商及其它辅助机构组成。换言之,一切与商品转移有关的商务流程组成了营销渠道。渠道的起点是生产或服务提供者,终点是消费者或用户。渠道作为产品从厂家到消费者之间流动的载体,具备以下主要职能:建立实现了一系列包括:产品销售、信息交流、服务传递、资金流动、品牌传播等重要的经济职能,拉近了生产者和消费者在时间与空间上的距离。

  了解了以上渠道的定义和职能,深入分析行业和企业的渠道现状和特点,随时根据市场营销环境的变化,进行有效的调整,的确是每个企业要随时面对,而且头痛的大问题。

  2000年后家电行业发展及渠道现状

  消费升级、产品升级、房市火爆等的一次次机会,为家电行业带来了一次又一次的发展契机,2006年中国国内的行业市场总额已经达到了6000多亿,热水器、洗衣机、小家电产品成为增速最快的产品。但与此同时因原材料价格持续上涨,行业竞争加剧,渠道门槛提高等原因,家电行业原本已很“实在”的利润进一步压缩。

  目前家电行业已行成了多种渠道模式并存的局面:KA、各级代理、传统零售商场、超市(含建材)、家电市场、专营店及部分厂家自建渠道。这种具有很强差异化的复合营销渠道的产生,取决于国内市场各地不同人文、经济环境,及进入难易和城乡差异因素。而上述渠道中,自2000年以来,KA顺应时势的迎来了突飞猛进的发展,壮大到了现在厂家称之为“狼”的境地,肆意的吞噬着厂家的残余利润,而“狼”是自己养大的,“狼”的产生又是顺应趋势的。截止2006年底,KA在全国家电市场的占有率已经达到了25%。

  所以,环境变了,我们必须做出改变。

  小品类家电产品的渠道模式变迁

  所谓小品类家电产品,即:销售网络面向全国,基本进入上述所有渠道类型,年销售规模在10个亿元以下,大部分的烟灶热厂家都属此类。自2000年开始,笔者目睹并亲历了A品牌热水器厂家的数次渠道模式的变迁:

  1、全国范围各级代理作为主渠道时期

  在KA出现前的日子,行业有比较令人满意的利润率,依靠大区域代理作为主渠道,各级代理分销的渠道模式,每个环节都在赚厂家认为应得的利润,倒也相安无事。现在想想真是一段令人难忘的日子!

  2、区域条块分割:区域直营+区域代理时期

  随着KA强势话语权的确立,厂家签订KA全国年度销售合同的难度越来越大,统购分销的KA采销模式,要求其同厂家总部签订的全国大合同,各地必须按照合同条款统一执行。

  渠道冲突由此产生:厂家原有的渠道利润分配结构同KA的要求之间,出现了很大的矛盾冲突。代理商按照厂家统一零售价销售产生的利润,不足以支付KA的扣点及各项费用要求,而KA高度的终端执行力和严格控价,又使溢价造血的可能成为泡影。代理商操作KA投入大回报少,甚至还会出现亏损,怨声载道的代理商开始纷纷寻找新的出路。

  而厂家在这场冲突中,既是运动员又是调解员,有时还是裁判员。当发现自己的销售业绩未见提高、费用却与日俱增,同时深陷事务性工作无法自拔的时候,很多厂家做出了部分区域直营,保留强势代理区域的无奈举措。此举使矛盾激化的渠道冲突得到了暂时缓解,但在从代理向直营转换的过程中,无疑转换成本是巨大的。

  管理控制和人力资源成为这个阶段决定成败与否的关键。

  3、按渠道类型划分:全国KA直营+区域代理时期

  强势KA在突飞猛进的发展,原来强势的代理商区域也开始捉襟见肘败下阵来。刚刚稳定的渠道,出现了更加严重的问题,因为这些代理商大多居于重点市场,在厂家的销售额中占有相当的比重,也就是说“重点”出问题了。看到了KA的强势发展,代理商做是肯定看不到希望,但是“收”总需要有个时间来缓冲。

  多方探讨和研究,厂家得出了:KA就是这场冲突的始作俑者,破坏了我们和代理商的亲密关系,并最终导致了渠道冲突无法解决的最终恶果。要理顺渠道就必须把“害群之马”拎出来,另行对待!

  于是乎,按类型进行划分的新模式:KA渠道厂家直营(GM/SN/WX),其他它交由代理商操作的模式诞生了。即:将代理区域的KA单独拿出来由厂家直营,已有直营区域操作模式不变。

  那这种方式在有效应对市场变化、解决长期发展和短期需求方面,究竟会给厂家带来什么?做出这个决定是基于对渠道现状和市场环境的客观分析评估,还是基于应付经营困境的临时抱佛脚?厂家是否为全国性直营做好了充分的准备?KA直营,真的是理顺现阶段渠道通路的灵丹妙药吗?

  对于此笔者也曾面临希望和困惑,在此将自身经历的写出,并根据个人的认识从结构性和技术性两个方面剖析开来,以供大家讨论与参考。

  KA直营的结构性问题分析

  1、KA直营同代理商的渠道职能对比

  两者同时具备:产品销售、信息交流、服务传递、资金流动、品牌传播等重要的渠道经济职能,但具体下来,我们不妨用一下这个表格进行比对:

  代理商总得分略高,也就是说仅仅对比渠道职能,代理商可以提供给厂家更多支持。虽说在渠道日益扁平化的今天,代理商的空间越来越小,但作为必要的渠道丰富和业绩支撑,仍然应该在现有渠道中占有不可或缺的地位。

  平心而论,A品牌在代理商资源方面与同行业厂家比较,还是具备很大的比较优势的。如此做法难免有:避长扬短之嫌。例如:华东SD省的YT和WH地区,在该省的销售业绩尚属优异,当地代理商从90年代中期就开始操作A品牌的产品,无论从操作能力还是企业忠诚度都属上乘,但在KA直营后业绩出现了大幅下滑,甚至开始走向流失,这种转换成本,至少从目前来看是巨大的。

  同时KA强烈的“自我意识”和不稳定性,决定其很难成为渠道中的战略联盟。统购分销的采销模式中,执行力的部分,也更多的体现在“采”而非“销”的环节上。寄希望于一个大合同解决所有门店销售问题的方式,在这里也不像想象中的那么顺畅,A厂家现在需要面对:各地执行到位率、终端反应速度、信息反馈及时性等更多的问题。很多原本在当地就可以解决的问题,现在需要到两家的总部转一圈,然后再回到原地解决,白白浪费了费用、精力和时间。

  2、KA直营是不是渠道扁平化

  家电产品渠道扁平化已成为趋势,其中原因无外乎:利润缩减、终端争夺加大。厂商对渠道扁平化有着很高的期望,都想用较少的资金和资源来做出覆盖面积更大的扁平化渠道,但如果厂商操作不当或方式不对,很有可能适得其反,造成经销商流失。

  那把KA单独揪出来直营,就是扁平化了吗?从目前A品牌的市场现状看,同一地区存在直营和代理两种操作模式,人为的增加了渠道层次,反倒加大了内耗和市场管理难度。同区域内按类型进行的条块分割,为当地市场的整体运作埋下了很大的隐患,原有的大百货、地区KA在这一竞争中,无法同KA站在一条起跑线上,再加上代理商人心思变,这一块原有的份额也就白白的丢失了。

  KA直营技术性问题分析

  想要把“扁平化”做出成效,顺应KA高速发展的市场趋势,提高终端质量和掌控权。企业销售结构中的诸多技术问题需要提前设计和储备,例如:财务设计、人力储备和当地授权、物流链设计。

  1、财务设计:

  A品牌是一家精打细算的公司,深知库存对生产企业意味着什么,因此基本是订单生产,将库存降低到几乎为零。原本的代理销售,代理商都是先打款后提货,资金流没有任何问题,代理商帮助企业提供了很大的资金支撑。特别是旺季,代理商为了能够提到足够的货源,早早就做好订单,并把货款打到公司帐上。

  但现在KA可不会像代理商心甘情愿的充当你的资金平台,帐期实销实结、不动销退货等一系列条件,把更多的终端压力还是转嫁到了厂家头上。从双方开始按照新的合同执行以来,KA已经开始对A厂家的不动销库存提出了退货要求,随着业务的开展,不动销退货或许会更多的出现在日常业务中,甚至个别区域,会出现卖的货还不够退货和抵扣费用的负应现象。

  提前做好帐期铺货、对帐结款的流程设计,估算好资金周转天数、安全库存量和商家的流动库存非常重要。不然,不光资金流会出现问题,与之相应的结算流程也会千疮百孔。

  2、人力储备和当地授权:

  A品牌是个标准的外企,在人力资源这个问题上,始终以招收空降兵作为基本的人资策略,销售人员特别是直营销售人员长期处于短缺状态。人员需求量的加大和质的提高,是决定直营渠道成败的不争事实,而A品牌好像恰恰没有意识到这个,在调整做出前,没有储备足够的熟悉直营和KA的销售人员,仓促上马、鞭打快牛,导致在这个阶段,很多找来应急的销售人员找不到方向,承受不了巨大工作量的一些老的销售人员也开始流失。

  巧妇难做无米之炊,没有了人,直营市场靠什么来做?

  依据大合同的KA直营,导致很多问题要到总部解决,适当给予当地对应人员授权,特别是促销授权,以提高问题解决效率,在设计人资岗位和职责的时候,应充分考虑。

  3、物流链设计:

  在这里主要指KA的物流链设计,代理商都是工厂自提,而KA需要厂家送上门,而且代理商提货是大批量的整车提货,KA更加不喜欢增加自己的库存压力,都是根据原有库存和销售情况要货,发送批量小、批次多。这样就提高了厂家物流的工作量和运营成本,并且因物流周转环节增加和不动销产生的退货,货损率也相应提高。

  健全需求预测减小误差,寻找适应新要求的三方物流商,地区性分拨中心的设计、建立,都是这个阶段迫在眉睫要解决的物流问题。

  综上,笔者认为KA直营即使抛开结构性问题,现阶段仍有大量的技术问题需要解决,KA直营决不是理顺渠道的灵丹妙药,A品牌在没有做好上述准备工作的情况下,仓促做出的决策,导致市场份额、客户资源迅速丢失,恰恰是犯了为了模式而模式,忽视市场环境和自身分析的“形而上学”症。但究竟什么才是解决A品牌渠道困境的灵丹妙药,作为一个企业的系统问题,在这里笔者不做更多的意见阐述。但可以肯定,无论何种模式都需要其真正切实可行,缺乏后台技术支持的空中楼阁,无法成为支撑企业销售结构的中流砥柱。

  市场是动态的,环境始终在进行着变化,厂商博弈、渠道博弈是营销工作中的永恒话题,双赢只是通过对市场环境进行充分地分析权衡,最终做出的在某一时段,双方都可以接受的利益最大化的选择。以专业连锁经营为代表的新兴分销渠道的出现,导致了家电流通领域的巨大变革,为家电制造企业的产品分销带来了压力。面对挑战,家电制造企业必须清醒区分不同市场,有所侧重,同时进行符合自身情况的渠道模式创新,不断调整优化出更加适合自己的渠道操作模式,从而在产品、价格方面日益同质化的今天,通过渠道产生的差异化竞争优势,打造企业不可或缺的核心竞争力。

  (责编 朱禹韬)

网站编辑:赵志伟    杂志编辑:赵志伟
现代家电官方微信

评论:

目前没有评论内容。